面向 scaling 编程
面向 scaling 编程
最近脑子里一直在盘旋着一个观点,所有的设计模式归根结底都是面向scaling编程。
最近观察大模型的发展,我深刻意识到一个规律:系统的真正能力往往来源于 scaling,而不仅仅是局部优化。大模型通过算力、参数和数据的持续扩展,才能涌现出复杂的能力和行为。这让我重新审视软件工程和业务研发中的那些"可扩展、可维护、解耦、复用"等目标——表面上看似不同的追求,归根结底都是为系统在规模和复杂度增长时仍能稳定演进而设计。
软件从来不是静态的,它会随着业务扩张而膨胀。单机架构到分布式,再到微服务拆分,每一次演进都是在应对规模增长带来的压力;模块化、接口抽象、数据治理、领域建模,则是为团队扩张和业务多线发展预留空间。即便是业务研发流程、需求评审、协作规范,也都是为 scaling 做准备,保证系统和团队在复杂度上升时不至于失控。大模型给我的启发是:当增长到一定阈值后,原本看似微小的设计选择,都会被放大,系统的可演化能力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。
接受了这个观点后,我在日常研发中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。过去我更关注眼前需求和局部优雅,而现在我会先问:如果用户量或功能点增长十倍,代码还能撑住吗?接口和模块的边界设计是否足够稳健?即便是一个小功能,我也会优先考虑它在未来扩展中的弹性。这并非过度设计,而是让系统在初期就为 scaling 留下余地,让代码不仅解决今天的问题,也能支撑明天的增长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