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经理抢着把副总的活干了
有家公司,总经理特别拼。市场活动他亲自盯,方案自己改,客户会也要参加。副总想开个会,他说:“不用了,我直接去谈。“结果项目落地的时候,部门的人全傻了眼——谁拍的板都不敢确定,谁负责谁也不清楚。
看起来,总经理干得热火朝天,但整个公司却越跑越慢。这事儿表面像"勤奋”,其实是职业边界塌了。
一个组织最怕的,不是没人干活,而是有人抢着干别人的活。副总没机会承担责任,中层学不会决策,下属只会等指令。最后,总经理变成了"超级执行官”,公司像拖着一辆马车的独轮车,所有力量都系在他一个人身上。只要他一停,整个车就趴窝。
但反过来说,这种现象又不是"坏人行为"。很多老板真不是想越权,而是出于"怕出错"“怕拖慢"“怕不懂事”——甚至出于"我以前就是干这个的,我懂”。可这恰恰是路径依赖:你越熟悉,就越容易回到自己最擅长的位置,而不是最该站的位置。
总经理最该干的事,不是把每个细节都管到,而是管清楚"谁该管什么"。副总最该干的事,是让自己那一摊变得可交付、可信任。中层最该干的,是把问题解决在系统内部。而不是一遇到问题,就往上丢;一看老板上手,就往后退。
说白了,一个公司里,“角色错位"才是最大的内耗。总经理代替副总干活,看似"救火”,实际上是打乱了职责分工的节奏。这就像一个足球队,教练冲上去踢点球,短期可能赢一场,长期一定输整个赛季。因为,队员再也学不会怎么踢。
如果你真想让组织跑起来,就得学会"信任地放手"。不是装高冷,而是系统地设计信任机制——
清晰的边界、有效的汇报、及时的反馈。领导要看到进展,但不去抢方向盘;团队要敢于承担,而不是等上级兜底。
一个公司真正成熟的标志,不是老板忙成陀螺,而是老板有时间思考、团队有空间成长。最好的管理,是让系统自己跑,而不是永远靠你一脚一脚地踩油门。
所以啊,总经理抢着把副总的活干了,看似负责,其实是害了组织的"责任感"。好的领导,不是亲力亲为的英雄,而是能把别人培养成英雄的人。这才是企业能跑远的底层逻辑。
